咖哩先生,你真是太神了!!!!
前幾天,和妹妹到公館側門附近的小店探尋美食,妹妹帶我到"咖哩先生"
從外觀看起來,絕對不是什麼精緻典雅的小店,簡陋的裝潢,裸露的鋼骨、率性的菜單
進去時,剛好有三位客人也正在用餐,剩下的唯一的人,也就是服務生兼廚師的老闆。
我們看了一下菜單,是非常有性格的菜單,就像是用拼貼,在牆上寫下料理的價格以及名稱
可惜的是,咖裡只剩下牛肉,只好吃別的。我們點了炒青菜、香菇雞、以及鹹蛋豬肉(確切名稱我忘了)
在點完餐以後,我跟妹妹聊起天來,再次仔細環顧店內裝潢擺設,我真的只能用非常有個性來形容
屋頂上有簡單的排氣裝置。在橘色的牆壁上,貼滿菜單和當紅的世足球星報紙(老闆好像支持德國?????)
另外旁邊貼了一張紙條,"下周一不營業吃章魚,輸球不爽。"(好像是章魚哥預言德國輸球成真,老闆不爽)
另一邊牆上,寫上了一張:"甜點隔壁有賣自己去買",果真十分率性
我身後的冰箱上,用磁鐵貼了張500元台幣,用途為何不明,或許是用來招財用的吧!
更妙的是,老闆將春聯貼在門內,可能想說讓客人欣賞吧!果真的別有見地。
看老闆料理程序,每一道菜都是從冰箱拿出已經置於盤中,半料理好的菜,再放進蒸籠用蒸的。
在品嘗過後,果然是絕品,別有風味,清爽且不油膩。
這真的太神奇了,除了湯在鍋裡滾之外,其餘的菜幾乎都用蒸的,可是為什麼能這麼好吃?
我的意思並非用蒸的不好,而是一般的餐廳都是客人點了餐之後,再開始料理、煎煮炒炸。而他每一道菜都是從冰箱拿出來,設定好計時器,放入蒸籠,時間到就拿出來。
如果以作業流程來說,這可能算是一種創新,既簡單又方便,不過可想而知,他在事前的準備工作一定下過苦功,一次同時將食材跟調味料混得很好,之後只要拿出來蒸等時間到就好。(還是其實一般餐廳也是如此,只是因為咖哩先生的廚房是開放式的,所以看到才驚奇???)
我跟咖哩先生說:你做的菜很好吃。他帶著靦腆的微笑,把頭撇開回我說:"不敢說好吃,不難吃就是了。"
黝黑的皮膚、誠懇的表情、靦腆的微笑,謙卑又邀默的談吐、自然又不做作的態度。完全呈現屬於自己的風格
我再問老闆,他從幾歲開始學煮菜(老闆現年看似30多歲)。他回答:他從小學就開始煮,每個人小學很自然都要幫家裡煮,這沒什麼(唉~我到現在只會泡泡麵)
妹妹問他有沒有煮湯,他說她很討厭煮湯,不過因為當天是禮拜日所以有,他只有在禮拜日才煮湯。煮湯的原因是因為他在台灣唸書的同鄉逼他煮,他又很討厭煮,所以折衷,只在禮拜日煮。
老闆煮的豆子湯,也一樣清爽帶有甘甜,很入口。
這是第一家,我吃到真正俱有靈魂料理的餐廳
以前當然也吃過很多好吃的東西,可是從未有一次,如此跟料理者如此交談。
多數的餐廳型式像是工廠,這裡比較像是家,一個好朋友的家
一般餐廳點菜流程,顧客點了什麼,就馬上送進去,過沒多久馬上送來。
追求效率、口味一致、但就僅僅只有效率及一致。好一點的,可以感覺的料理人的用心,但"靈魂"以及"個性"似乎還差這麼一點
咖哩先生讓我感覺到,這家店從裝潢到料理再到老闆,整體的風格完全一致,三者緊密結合,就像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一樣。
比起一般的的店,裝潢、料理、料理者、服務生,各有各的風格,又是別有一番風味。
且從整體風格來看,與其說咖哩先生是為了錢在料理,不如說料理是他生活很巧妙的一部份。
他在生活、料理以及經濟上取得了一個平衡。
無庸置疑,咖哩先生絕對是公館的私房美食之一
像咖哩先生這樣子的活,或許也沒什麼不好,踏實的生活。他活出了一種風格,不僅僅式料理,這樣的人生好像也不錯。
在離開時,老闆在門口跟我們說,他的店將會在幾月幾號後搬到那邊的巷子(指),之後要吃要去那邊。我想,我即將再光顧一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