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篇我想先探討有關腦袋的問題
每個人都有兩個腦袋,
左腦與右腦他們分別掌管著不同的功能以及擁有不同的特性
左腦:
理性、意識的、可掌控的、明確的、挑戰性、邏輯順序、
知識累積、語言性的、片段性、分析性、歸納整合、連續性(時間)
、次序性(等差級數)、數據性、陽性的、直接的、處理已經發生的過去
右腦:
感性、潛意識的、未知的、模糊的、服從性、美學情感、
直覺靈感、非語言的(圖像、音聲)、整體性、連結性、推衍發散、同時性(空間)
、倍化性(等比級數)、模擬性(想像力)、陰性的、間接的、創造正待創造的未來
左腦和右腦同等重要,但一直以來我們的教育體制過於偏重左腦而忽視右腦
我們會給對於閱讀有困難的孩子,冠上一種病"閱讀困難症"為什麼這會是一種病呢?
因為主流價值就是以一個病態的標準
-----極度偏向左腦的教育體制作為衡量,所以我們認為那是一種病
如果比較不擅長用左腦的孩子會被認定有病,
那我們是否也可以同樣認為比較不擅長用右腦的孩子認為她有"畫畫困難症"或"音樂困難症"?
難道人類可以不需要右腦而單獨生存嗎?
人類以偏重左腦的想法去設計教育體制這樣的制度,一開始就錯了!
近來越來越多人認知到這點尤其是因為在未來最重要的能力是創意
所以,大家開始注意到右腦的重要以及以往教育制度的偏斜
在未來,我們所需要的是"全腦教育"、
"全腦學習"但在政府高層注意到這點,並明確的改變整體教育制度之前
我們只有自立自強了,而也多虧了政府施政的緩慢我們才得以爭取時間強化這樣的優勢
如果把腦袋整個攤開來,他們就會像一張紙一樣
在紙的背面布滿了許多細細小小的點,也就是神經元
人們的思想及記憶的建立,來自於神經元間突觸的連結
當突觸連結越密、越廣、越粗,則思想就越快、越順暢
而如何有創意呢?
在左腦與右腦之間有一個連結、一個橋樑叫做"胼胝體"
胼胝體本身沒有主要的功能,她的功能就如同她的形象是用來交流左右腦所獲得的資訊
胼胝體被切斷,人類依然可以活下來而且左右腦依然可以獨立運作得很好
只是左右腦間再也無法交換彼此的資訊
創意的過成,就是從右腦到左腦從模糊到明確
而如何讓想法明確呢?
藉由分享與表達
每一次的分享就是再一次的學習
每一次的表達都是思想再一次的整合